《人民日报》:“经常读书的人,心里是安静的,脸上是温柔的,生活是充盈的。”

栏目:职工园地 发布时间:2025-05-01
分享到:

有人问:“为什么要多读书?”

《人民日报》里这样回答:“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经常读书的人,心里是安静的,脸上是温柔的,生活是充盈的。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它们终将化作一个人的气质和风骨,让你活成最好的模样。”

1.读书,是治愈生活困苦的良药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虽不能直接带来财富,却能改变我们看世界的角度。迷茫时,它能提供答案;困惑时,它能赋予我们力量。读书让贫穷者有底气,让失落者重燃希望。

读《活着》方知坚韧,看《局外人》反思孤独;一本《人类简史》让人跳出个体局限,望见文明长河中的渺小与伟大。

失意时,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可疗心;浮躁时《瓦尔登湖》的寂静能涤尘;孤独时,三毛的沙漠与荷西便成了远方的陪伴。

读书,像无声的春雨,滋养灵魂;又如不灭的灯火,照亮未来。

2.读书,是点亮内心灯塔的火种

梁晓声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书籍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观点,都可能成为点亮我们内心灯塔的火种,照亮前行的道路。

当你感到迷茫时,一本励志书籍或许能激发你的斗志,让你重拾信心;当你遭遇挫折时,一本心理学书籍可能会教你如何调整心态,学会自我疗愈。

你会发现,你现在遇到的困苦与烦恼,早在很多年以前,就有前人已经遇到过,并给了我们一份完美答案。

阅读,就像是与无数智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的智慧与经验,通过文字传递给我们,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更加坚定地走向目标。

3.读书,是对灵魂最深层次的滋养

赫尔曼·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一个书籍都不能给你带来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地成为自己。阅读,是对灵魂最深层次的滋养。它教会我们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

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我们学会了自我反思,学会了宽容与理解,更学会了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到不平凡的意义。

就像《飘》中的斯嘉丽·奥哈拉,虽然历经战乱、错失爱情、痛失家园,依然能够满怀希望,坚韧前行。米切尔通过斯嘉丽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不息。”

阅读,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更加从容,它赋予我们一种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在遭遇困境时,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强。         (网文)

茅盾文学奖世界读书日推荐10部中国当代经典名著

 

好书相伴,烦恼减半,整理10部最高评分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share to you!

一、《平凡的世界》  路遥   获奖时间:第三届

内容简介: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二、《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获奖时间:第七届

内容简介: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似一壁饱得天地之灵气,令人惊叹却难得其解的神奇岩画;又似一卷时而安恬、时而激越,向世人诉说人生挚爱与心灵悲苦的民族史诗。

三、《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  获奖时间:第八届

内容简介: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走一来,延宕百年。书中的人物大部分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

四、《芙蓉镇》 古华  获奖时间:第一届

内容简介:作者把自己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该书里,描写了1963-1979年间中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讲述了芙蓉镇上女摊贩胡玉音靠劳动致富,却在一系列政治运动中饱受迫害,她与“右派分子”秦书田在共患难的过程中产生真挚爱情,共同迎来了拨乱反正的时刻……

五、《金瓯缺》 徐兴业  获奖时间:第三届

内容简介:本书描写的是十二世纪初、中叶中国内部宋、辽、金之间长达数年的民族战争,分四卷出版。被誉为“中国版《战争与和平》”,中国当代口碑最好的历史小说。

六、《白鹿原》 陈忠实  获奖时间:第四届

内容简介:从清末民初到建国之初的半个世纪里,一阵阵狂风掠过了白鹿原上空,而每一次的变动都震荡着它的内在结构:打乱了再恢复,恢复了再打乱,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七、《尘埃落定》阿来  获奖时间:第五届

内容简介: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故事精彩曲折动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八、《繁花》金宇澄  获奖时间:第九届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地域小说,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即使繁花零落,死神到来,一曲终了,人犹未散。

九、《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获奖时间:第三届

内容简介:讲述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

十、《钟鼓楼》 刘心武  获奖时间:第二届

内容简介: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一带的故事,陈说着市井的悲欢、几代人的命运,穿越岁月烟尘,再看刘心武笔下的动人世相,犹如翻开了城市记忆的鲜活浮世绘……堪称一部洋溢着浓郁京味的现代《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