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李强总理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蔡奇宣读表彰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发言。会议表彰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齐都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家晴被表彰为全国劳动模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系统论述了工人阶级、工运事业、工会工作、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历史作用,深刻阐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实质精神内涵,号召各级工会组织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工作导向,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要珍惜荣誉,保持本色,继续努力,再立新功。
郑家晴,参加工作近40年,担任企业主要负责人28年。一线干起。他从技术员、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一步步走过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后来从事企业管理的宝贵财富和决策底气。一心工作。他长期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养成了从家庭到工厂两点一线的极为简单又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及讲求质量与效率、勤奋与敬业的工作态度。一生只做一件事。对工作和事业的责任、担当、热爱和执着,让他始终没有放弃的理由,没有喘息的时间。长期的坚持和坚守,让他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一次次实现人生蜕变,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专家型人才、优秀企业家。
郑家晴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以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地方民营企业的负责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这样高的荣誉,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同时也感觉责任重大。荣誉归功于组织的培养教育,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企业全体员工长期以来的共同努力。他表示,在表彰大会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有了新的理解,对工会工作、工运事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对企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有了新的方向。总书记的讲话,让人深受启发,倍受鼓舞。他表示,大会结束以后,要及时把会议精神和总书记嘱托,传达到公司每一名干部职工,进一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把企业管理得更好,发展得更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
一线干起 一心工作 一生只做一件事
——全国劳动模范郑家晴在劳动淄博工人大思政课暨劳模工匠进校园示范宣讲活动上的报告(提纲)
我是齐都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家晴。作为一名地方民营企业负责人,能够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如此重要的荣誉,主要得益于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好的工作机会,得益于组织和各级领导长期以来的教育培养,得益于公司历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接下来,我想用“三个一”的人生感悟和齐都药业发展的历程来谈谈我对劳模精神的理解与实践。
一、个人成长感悟
一是一线干起,尽量把根扎得更深一些。
1988年,我从山东省医药工业学校毕业,分配到齐都药业前身淄博市临淄制药厂。参加工作以来,从车间顶岗实习到担任技术科技术员,从车间主任到副厂长,从厂长到董事长、党委书记。一线出身的工作经历,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使我对一线情况、企业情况、行业情况,特别是本企业生产、技术、研发、销售等情况,本行业过去、现在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情况都能精准把握。这成为我后来在不同工作岗位自信心的源泉和敢于决策的底气。就像人们常说的“竹子定律”,竹子将来长多高,取决于它现在根扎多深。一线工作经历,是一个人扎根的过程,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基于我个人经历,在担任企业负责人后,我一直注重年轻职工和领导干部一线经验的积累,要求公司新入职大学生研究生都要到一线岗位去锻炼,领导干部也都要定期到一线参加劳动、到一线现场办公。坚持“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这种制度让企业、领导干部和年轻职工都受益无穷。
二是一心工作,勤奋敬业自律严谨成为习惯。
有人问我:“三十多年如一日拼命工作,不觉得苦吗?”我想说,真正的热爱能以苦为乐。参加工作之初,企业经济、人才、管理等各方面基础都很薄弱,特别是工程技术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因为我是厂里为数不多的医药类专业年轻学生,所以每次调整工作,都把我安排在重要技术岗位。由于没有多少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我的工作压力一直很大,只能通过不断学习和勤奋敬业来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除去吃饭睡觉就是工作,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更不用说消遣娱乐。担任车间主任期间,我一年有260多天参加车间零点交接班。企业改制之初,我连续十几年没有回老家陪父母过春节,靠时间精力和实际行动的付出,保持同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用勤奋敬业和实干担当赢得干部职工广泛信任和坚定支持。
父亲经常对我说:“玩物丧志”“一心不能二用”,这样的教育也深深影响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工作态度。长期从事生产技术工作,也让我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谨规律的作息习惯。起床、吃饭、睡觉、工作、学习都非常有规律、有计划性。很多人说我就像一个苦行僧,就是一台不知疲倦的工作机器。而我在不断进取、不断克服困难的工作中也慢慢找到了超越自我、成就自我的乐趣,以苦为师、苦中有乐。
三是一生只做一件事,专心专注持之以恒受益终身。
1997年4月,临淄区委区政府调整区属企业领导班子。我当时32岁,被任命为药厂厂长。时任区委书记韩家华找我谈话,谈话结束的时候,他拉着我的手,反复叮嘱:家晴,药厂这面旗帜不能倒啊!我当时就想,不能辜负老书记和组织的信任,拼上性命也要把工作干好,把企业管理好发展好。
我从担任厂长到现在近三十年了,企业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经营过程中项目建设、资金安全、质量纠纷等问题一次次把企业推上生死存亡的风口浪尖,我也曾多次萌生放弃的念头。三十年来,为了当初老书记的殷殷嘱托,为了企业能够活下来不要垮掉,为了企业数百数千人的吃饭问题,我经历了多少困难和挫折、委屈和无奈,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咬牙坚持。齐都药业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唯一一份工作,参加工作至今,我始终坚持“心无旁骛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我定位和要求,一直在医药行业砥砺深耕,没有跨界经营,脚踏实地,稳健发展。正是这近四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和坚守,让我成长和成熟,让我强大和谦卑,让我受益终身。
二、企业发展经验
从企业发展来讲,1998年改制到现在27年,总结形成了“五个坚持两个打造”的管理经验,实现了两个跨越的发展目标。
一是始终坚持抓投入上项目扩规模。大工业生产没有规模就没有一切。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20多年来,企业每年投资几千万到上亿元,坚持抓投入上项目扩规模,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基础输液年产能从2000多万瓶增长到近20亿瓶袋。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占地面积1500亩的齐都药业集团健康产业园项目规划,加快建设年产20000吨特色原料药智慧工厂项目、现代中药产业化项目和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与自主研发相结合之路。改制以来,企业先后与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产学研合作关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确保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达到10%左右,近年来,每年研发投入保持在5亿元左右。未来五年,企业计划每年立项科研项目30个以上,获批上市产品20个以上。
三是坚持抓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市场有多大,企业就有多大。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人品品牌“三品合一”品牌建设路径,建立直做终端和工商企业命运共同体营销模式,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客户、重点人员“四大重点”,狠抓市场开发和销售员队伍建设,培育储备十几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品牌产品,年销售收入由改制前的3229万元增长到现在的50多亿元。
四是坚持质量立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药品质量关系到人的生命,也关系制药企业的生命。公司深入贯彻实施“四个最严”质量管理要求,强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总结提炼“三全一化”质量管理模式并被评为全省质量标杆。近三年,企业每年引进本科及以上学生200人以上。2024年引进本科及以上学生达到303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49人,来自山东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学生103人。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按照每年不低于200人的目标加大学生招聘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是坚持抓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担任企业负责人近30年来,让我最欣慰的不单是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变化,更重要的是为企业长远稳定健康发展建立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机制,为企业培育储备了一批年龄、专业、学历结构科学合理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队伍,为打造“百年齐都”注入永续发展的活力和生命力。
经过改制以来27年的积累和沉淀,齐都药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百倍增长,打造以市场为导向、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持续创造价值的“奋斗者文化”,和一家企业、一个大“家”、一所学校、一座军营的“四个一”特色家文化,完成一个地方小药厂到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的跨越,完成单一产品结构到“6+1”业务板块产业集群的跨越。齐都药业先后批准设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模范职工书屋、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荣誉。
最后,我想说,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我们的国家和我们所在的这座城市,是时代进步、国家强盛、城市发展给予了我成长发展机会,党和政府也给了我很多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既是对我的鼓舞和肯定,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作为一名全国劳动模范,我将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永葆创业激情、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努力推动齐都药业从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到行业头部企业的跨越,为祖国医药健康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